Ningbo Paint and Coating Industry Association
據美國媒體報道,近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駁回了 EPD(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)對出口中國220萬桶乙烷的緊急出口授權申請,這也標志著美國正式開始禁止其對中國的乙烷出口。早些時間,BIS通知美國能源企業要求對華出口純度≥95%的乙烷必須申請特別許可證。美方聲稱乙烷可能被用于“軍事用途”,存在“不可接受的風險”,因此納入出口管制。但行業分析師普遍認為該理由缺乏依據(乙烷主要用于塑料制造)。
前文提到的EPD和ET(Energy Transfer),這兩家公司作為全球主要的乙烷出口企業,都表示收到了BIS的通知。EPD是全球最大的乙烷出口企業,2024年每天出口21.3萬桶乙烷,其中對中國的出口占比高達40%。此次被BIS駁回的對華出口,預計將可能導致公司1億美元的損失。ET原計劃通過其歐洲渠道向中國進行乙烷出口,受限后被迫申請緊急豁免許可,BIS并未明確回應是否將批準ET的許可證申請。ET表示,若管制持續半年,可能造成年化EBITDA損失超過6500萬美元。
近幾年,美國頁巖氣產量的快速增長帶來了豐富的乙烷資源,從而賦予了美國乙烷制乙烯低價原材料成本優勢,由此帶動了乙烷消費的增長。乙烷的價格明顯低于石腦油,算上液化倉儲、運輸費用,美國乙烷到中國(到岸)價格約為450美元/噸,而石腦油價格約為800美元/噸。不僅如此,乙烷制乙烯收率也要高于石腦油裂解路線——因原料組成單一,反應物中其他副產品也少,乙烷制乙烯的綜合收率約78%—80%,而石腦油原料的收率只有31%—33%。除此之外,同等生產規模,乙烷裂解路線所需投資成本也只有石腦油裂解路線的60%—70%。
中國在全球能源市場中一直是美國乙烷的重要出口對象,根據買化塑研究院的統計,2024年中國乙烷進口量553萬噸,幾乎全部來自美國,約占美國乙烷出口量的46%。當前中國國內生產用乙烷除少量自產外,主要依賴美國進口。如果美國進口乙烷受限,將可能導致乙烷進口成本增加或乙烷進口量下降,進而可能會導致乙烷下游(乙烯、乙二醇、EVA等)生產成本提高或供應的收縮。根據中國石化聯合會的信息,目前中國只有中石油能夠自制乙烷,產能也只有100萬—200萬噸/年。
從2024年至2026年,中國企業在乙烷產業的布局持續深化。根據企業公開文件,中國企業計劃新增至少770萬噸/年的產能,用于乙烷及其他天然氣液體的加工。其中,以進口乙烷為原料的項目有4個,涉及產能535萬噸/年,涉及企業以衛星化學為主;以國產乙烷為原料的項目有2個,涉及產能140萬噸/年。
這一舉措旨在充分利用廉價原料,降低成本,提升經濟效益。咨詢公司Energy Aspects指出,在中國,使用乙烷作為原料的裂解裝置,每生產1噸乙烯可實現300至500美元的利潤,利潤率明顯高于以石腦油為原料的工廠。三江化工在2024年上半年的財務報告中也證實,其混合原料裂解裝置投產后,成本降低了五分之一,扭轉了環氧乙烷/乙二醇生產長期虧損的局面,實現盈利。
中國也在進行布局調整,加強對美國乙烷作為單一原料資源的風險管。國家發展改革委曾經要求3月20日之前,在全國范圍內統計乙烷制乙烯的項目數量,便于統一管理,提前對供應源風險進行預判。石化行業專家表示,按照目前的乙烷原料價格,雖然建設乙烯裝置要比以石腦油原料路線盈利空間大,但乙烷原料路線裝置靈活性較差,因此建議在裝置建設初期,考慮裝置的原料多元化,以便在乙烷資源供應不足或不能經濟供應時,隨時切換原料路線。
來源:慧聰化工網